上海历史上第一个综合性都市发展总体规划,标志上海在总体层面开展城市规划的开端,是我国近代城市规划的重要探索之一。规划突出港口城市特色,并在江湾五角场一带设置新的市中心。
大上海计划总图(1931年)
大上海计划是南京国民政府为建造新上海市,打破上海公共租界与上海法租界垄断城市中心的局面而制定的计划。选址今五角场地区的翔殷路以北、闸殷路以南、淞沪路以东、黄浦江以西的土地约7000亩作为市中心区,规划设有行政区、商业区、住宅区,以及相应的交通设施。1929年7月,上海特别市政府第123次会议通过《大上海计划》。可惜的是,1930年左右开始的施工,在七年之后也就是1937年新市中心正到建设高潮时,淞沪抗战爆发,大上海计划被迫停止实施。
旧上海特别市市中心区域鸟瞰
南京国民政府将上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试验区,希望把上海建成全国的模范城市,为收回租界增加筹码。为此,上海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“大上海计划”,规划目标是彻底改善上海城市面貌,把上海建成为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大都市。
旧上海特别市行政区鸟瞰图
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:一是市中心计划,在市中心区划地1000余亩,建设行政区,形状为一“中”字。区域内包括市政府大楼、各局办公楼以及市立运动场、市立图书馆、市立博物馆等项目。二是市中心区域和附近的港口、铁路计划,规划在吴淞建造虬江码头,并建造新的铁路和客货运总站。三是将全市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域,其中江湾市中心区为行政区;真如到大场为工业区;吴淞镇以南、殷行镇以北地区为商港区等。四是共分三个批次的全市道路系统计划。《大上海计划》的道路网布局形式仿效芝加哥、华盛顿等城市巴洛克式的道路景观设计手法,从市中心放射出若干直线道路,并采用纽约“密路网、小街坊”式道路网,增加沿街长度以提升地价。
旧上海特别市市中心区域分区计划图
旧上海特别市市中心区道路系统图